close

原本的計畫是要去看《young-art-taipei 》
但在捷運上朋友臨時改變主意決定去看《空場》
(所以我在參觀前其實不太清楚參展的藝術家和作品類型,只有聽朋友大致介紹)
以下是看完展覽後當下個人主觀的想法記錄
分成空間、作品和個人雜感三個部分
個人雜想&心得部分是用藍色的

【空間】
基本上每個藝術家都有自己的一間房間
(目測粗估大小約是15坪~45坪不等/不太確定)※從網路查到是假設1坪為1張雙人床大小估算
每間各有不同的佈置風格,有些可以看到藝術家的現場創作過程、過去作品集展示等
看到很多不同類型的媒材覺得還蠻有趣的
也有幾間就很直接的呈現了藝術家創作到一半的工作室的狀態


覺得有點可惜的是大部分的藝術家都不在(或是我沒認出來@@)
我只有看到一位應該是英國藝術家Tim Budden在進行他的剪紙創作
加上擺放出的作品不多(印象中每間平均大多約是4~10件左右)
而且多數都沒有看到作品名稱和創作論述等訊息
對不了解的人來說很容易走馬看花就看過去,比較難對作品留下深刻印象
(我只記得Tim BuddenJayson(大腸王),而剪紙和卡漫風剛好是我自己較偏好的風格)
印象中還有一間是做花材創作的,但我回來後查不太到藝術家或是創作團隊的相關訊息(?)
還有一間是朋友很感興趣的,是用各種媒材( 劑料 )為布做出不同的造型( ex.硬化、皺褶 )

小亮點補充:
1.每間工作室至少都有一個書櫥,放了很多可能是藝術家創作時用來參考的書
像是阿多諾美學、阿德勒、中英圖書等,參觀者好像是不能翻閱的(現場也沒看到有人拿起)
2.有幾間有掛小白板寫藝術家們自己的預定進度或記錄,我覺得還蠻有趣的

 

【作品】

關於作品的文字說明在上面【空間】的部分已經提到了
我覺得蠻可惜的部分是較沒辦法從作品中知道藝術家所想表現的東西
( 因為我只是臨時來湊熱鬧的觀眾,不知道自己是否有看懂作品意涵還是誤讀 )
而作品的擺設空間作品間有時會讓我覺得沒什麼連結或共同主題
(不知道是視覺動線、參觀動線、還是空間本身的格局問題?)
(也可能是想原汁原味呈現出創作時的狀態或是藝術家本身性格?)

有幾間像是在自家書房裡掛了幾幅小畫或擺了幾件裝置藝術
對我來說會感覺有點像是外行的看熱鬧、看不出其中門道...

印象中只有看到兩間工作室有放創作論述簡介和過去作品集(使用花材創作剪紙藝術的那兩間)
剪紙藝術那間的論述大概只有半張A4(中英各半
,所以各是1/4張長度左右
參觀時剛好聽到藝術家(英國人)在跟他朋友聊說他應該要加上一些中文說明文字

 

 

雜感
1.之後如果有機會需要寫到作品或是創作論述這類的說明文字時,至少要寫出中英兩種版本的語言
(也是我自己在畢業個展時來不及偷懶沒寫,看到留言本後有點後悔的事)
2.展出空間如果可以用心佈置的話能夠加強作品的視覺效果
3.商業空間純藝術空間要有不同的佈置方式
(參觀時聽到兩個藝術家在聊畫有沒有賣出去時想到的,因為那位藝術家的工作室其實沒有讓我覺得他有打算賣出作品)
(因為展間內沒有標出作品名稱/理念/價錢等,空間的布置和氣氛也不太會讓人想到展場,比較像是拜訪某人的書房/房間的感覺)

4.藝術家如果在現場且想和觀眾互動&推薦自己的作品的話,需要讓自己更凸顯一點
我今天只看到兩個外國人能確定他們是那間工作室的藝術家,因為一個在創作一個在和觀眾介紹自己的作品
相對於今天在工作室看到的台灣年輕藝術家還是比較低調/害羞/專住在自己的事上,有點跟空間或看展群眾融為一體,
或是不在工作室,也有的是和認識的朋友聚在一旁聊天
(覺得難得有機會近距離的和觀眾行銷自己和作品,但卻讓看展的觀眾找不到藝術家的話感覺有點可惜)

5.基本上是個蠻有收穫的經驗,之後可能會再找機會去看看其他不同的藝術空間展覽比較一下
 

https://www.plurk.com/p/kx840c(自我記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藝文空間 觀展心得
    全站熱搜

    chanyap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