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整理照片時發現自己已經開始忘記一些細節,所以決定趁著還有記憶時把去年的遊學回憶整理一下。
       希望這些資訊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整理自己的想法和遊學需求,因為我自己當時決定要去遊學時也是腦中一團混亂、完全不知道要從哪開始。所以以下內容會包含我的思路歷程、最終決定,以及簡單的描述我在當地的情況。下面分成六個主要考量點簡單介紹,Q為問題,MAMy Answer)是我的答案。

  1. 目的
  2. 語言
  3. 國家
  4. 學校
  5. 住宿
  6. 交友

 

Q1:遊學的目的?

MA充電、學習英文。
       我當時剛結束一份讓我小病不斷的工作(扣掉自己在藥局買的藥,當年看醫生的掛號費還是超過2000,加上其他一些狀況、投履歷表時發現英文能力的重要等,於是和家人討論後決定讓自己用這個時間加強語言能力、以及換個環境重新調整狀態。
Result
       我個人覺得非常值得,因為這是我這幾年來過得最快樂充實的7個月。當然一開始也遇到很多問題如種族、歧視、語言、生活習慣、交友、學習等,但我的身體狀況完全好轉只有在回國前因為自己衣服穿太少而感冒一次。老師和朋友們對我的幫助也很大(這部分就真的是運氣了)。出發前我正處在一個人生的低潮狀態,但經過和他們相處的這幾個月後,我覺得我現在能夠用比較正面積極的態度看待我的生活。

 

Q2如何決定自己想學習的語言?
MA:比起興趣更想要能對工作相對有幫助的。

       我之前其實對日語比較感興趣,但後來考慮到應用範圍和就業需求度後還是選擇了英語。除了英語外,依地區的不同部分語言學校也有提供第二語言的選修ex. ILSC的蒙特婁校區有法語課)。通常選修課越多的學校費用也會越高,所以如果一開始就確立好目標、知道自己的學習能力範圍後,就能選出較符合自己需求和效益的學校。
Result
               基於氣候(我是極度怕冷體質)、課程時間(原本只想待四個月就回國,所以只需要基本選修課程)、以及費用考量,選擇了ILAC溫哥華校區。後來在畢業前看到VGC有短期的TESL課程(試辦期學費有優惠),所以又再延簽了三個月。(這部份要非常感謝我的代辦人員!幫我連絡了我當時有興趣的2間學校面談、換機票、以及延長保險和學簽

 

Q3如何決定要去哪個國家?
MA安全性、口音、生活費。
      基於費用和安全性的考量,英國和美國一開始就被我排除在選項外。菲律賓、新加坡、澳洲則因為安全性和口音的考量,和家人討論後決定放棄。後來基於生活環境和口音而選擇了溫哥華
Result
       原本常聽人家說溫哥華太多華人說中文也可以活,但實際住在那裡後發現其實只有Chinatown那附近可以說中文,一開始就連在Starbucks或是一般咖啡店買東西,不時都會遇到一些發音上的問題(明明是個充滿各民族的城市,不知為何有些店員對發音精準度要求度異常的高)。加上可能是在非寒暑假時間過去,基本上沒有遇到什麼說中文的同學,基本上在生活中用中文的機會不高。
補充:後來發現很多韓國同學會再來溫哥華前先去菲律賓
1~3個月,以一對一教學的方式加強口說後再過來,所以這也是個可以考慮的方式。

 

Q4如何選擇學校?擔心老師的上課方式太活潑激動?
MA有些學校可以在同LEVEL中換班;不同學校的分級方式和合作的大學/職業學校也不同。
                我應該算是很挑剔的學生(或是很敏感),有些老師的風格不喜歡就會上得很痛苦,所以這也是我後來選擇
ILACVGC的原因之一,因為它們都接受同LEVEL中換班。有些學校只接受學生反應課堂狀況而不能換課換老師,所以事前需要調查清楚。如果可以換課換老師的話,上課風格這部份就不用太擔心了。(不喜歡就大膽換沒關係,不用跟自己的時間和金錢過不去!)

Result
       我喜歡我大部份的老師,只有換過一個亞裔老師,因為覺得她偏心太明顯,對非亞裔學生比較好,有點找我麻煩。例如分組練習時我的日本同伴(她主課的學生)不說話可是她是釘我,而旁邊的拉丁同學在玩手機都沒事。還好當時我已經在那邊生活快半年了對自己有一點信心,知道不是我的問題所以就很乾脆的馬上換課了。我也有遇到人很好上課非常認真地的亞裔老師(ILACPil),所以這只是個人的問題。
                
Bwt我選的遊學課程是一整天主課+課後多一堂加強課(時間約08:45~16:00,每間學校略不同。也有只上上午課或下午天課的、或是上午上課下午出去玩的課程)我後來會覺得上加強課有點可惜因為當主課的朋友們出去玩時常常不能跟,但和我較好的朋友們也多是在加強課認識的,所以真的很難取捨。也可以報名時先報一個月加強課,後來再依需求決定要不要繼續(部份學校的加強課無法退課或是換成其他課程)
ps.我第一個月的老師作業量多+我自己對英文還不熟悉,所以常常晚上寫作業寫到睡著,但這些練習作業也讓我在第一個月有了快速的進步。

 

Q5要選擇寄宿家庭還是自己租房子
MA:基於方便和安全我選擇寄宿家庭。 
                這部份我覺得也是很運氣和依個人生活習慣為主。如果是喜歡煮飯、邀朋友來家裡或是喜歡跑派對的人,自己租房子可能比較能滿足這些需求,因為和寄宿家庭住在一起時就是要好好遵守人家的規矩(如用餐和洗澡洗衣時間)。寄宿家庭通常基於安全問題是不能帶朋友回來,而煮飯部份只能用微波,因為那一帶都是木造房,如果學生一時粗心會造成很大的麻煩(我的
Homestay說他們家有2次差點被燒掉後就禁止學生開火了)。但Homestay的好處是安全上通常比較有保障,有些家庭也會當學生的緊急聯絡人或是邀請學生參加他們的活動;但這部分真的是要靠運氣和代辦的眼光,我也有其他國家的同學遇到Homestay的爸爸或室友會騷擾她們、或是拿了三餐的飯錢卻不幫他們做午餐盒、或一個月重複吃一樣的午餐(杯子蛋糕/餅乾)。

Result
               我的Homestay家人很好,負責照顧我們三餐的阿姨超會煮,所以印象中沒有吃過不喜歡的食物(拍食物照片變成我每天的樂趣)。Home爸很忙碌但也對我們還不錯,如果臨時需要在沒有公車的時間到學校/返家,只要他的時間允許就會來載我們不讓我們自己搭計程車;之前室友拐到腳也載她去看醫生、也帶我們去參加他們社區的活動。

補充:有的Homestay會要求全家統一時間坐在桌前吃飯、洗澡只能在某個時段/幾分鐘內洗完等,所以最好在住宿前確認家中的規矩是否能接受。

 

Q5擔心交不到朋友,會不會只能和華人混?
MA:主要靠運氣和個人交友能力。其實除了有特別深的交情/談得來的朋友外,回國後絕大多數也很難繼續維持遠距離的友誼。
                剛開始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環境時,可能因為尋求熟悉感對其他文化的距離感,導致容易只和同個國家或地區的人交朋友。等上課時間久了後,就有機會能夠遇到談得來的同學慢慢變成朋友。我當時的班上沒有人跟我來自同一個國家,所以一開始也是先從亞洲人開始交朋友(日韓),後來運氣很好有遇到幾個熱情的拉美同學邀我參加他們的活動(我個人不喝酒也不會去
Pub,所以朋友都是在班上認識的),加上後來發現有些同學和我是同一個交通路線也還蠻談得來,所以後來都慢慢變成朋友了。學校通常也有活動可以參加(可能是外包給旅行社的活動,如:郊遊、博物館參觀、烤肉、酒吧聊天等),也是個可以認識朋友的朋友的機會。
Result
               
我算是比較慢熟的人所以一開始就抱持著「可能會變成邊緣人」的心理準備,但我大概把過去沒用的好運在這7個月裡用掉大半了,大部分的時候我遇到的都是很友善很棒的同學(當然也有遇不到合得來的人很寂寞/被沒禮貌的人惹毛的時候)。因為這些正面經驗給我的鼓勵,我在第三、四個月時開始主動交朋友邀朋友出門,而這是我之前在台灣時幾乎沒有做過的事。
補充:有些同學喜歡參加/辦派對,通常會有很多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之類不認識的人參加,而時間大多會到半夜。因為我不喝酒+住的地方離車站又有一段距離要搭公車(末班車在12點多),所以沒有參加過類似活動,現在想想覺得有點可惜。

 

結論:

1.經濟許可的話作好功課就去吧,這是個人生難得可貴的經驗!
2.交朋友不是主要目的所以隨緣就好,對自己的文化和生活體驗要有信心並樂於分享。
3.把握時間學習,不論是語言能力或是其他。

arrow
arrow

    chanyap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